河南省民爆网欢迎您!
用户名: 密码: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电话:0371-86563817

伊朗启动首座核电站 以色列宣称“完全无法接受”

发布时间:2010-08-23     来源:凤凰网     阅读数:

    伊朗启动首座核电站 以色列宣称“完全无法接受”

由伊朗国防部发布的照片显示了伊朗国产无人轰炸机“卡拉尔”

布什尔核电站启动

一名安保人员站电站旁

发射升空

以色列21日指责伊朗向其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核反应堆装载核燃料,称伊朗使用核能“完全无法让人接受”。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约西·利维22日发表声明说,伊朗违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决定,未能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的相关义务,“这样一个国家享受使用核能的果实完全无法让人接受”。

以外交部:应施加更多压力

“国际社会应施加更多压力,迫使伊朗遵守国际决定,停止铀浓缩活动和建设反应堆,”利维说。当天早些时候,伊朗原子能组织宣布开始向布什尔核电站核反应堆装载核燃料。布什尔核电站位于伊朗南部港口城市布什尔附近,设计装机容量1000兆瓦。核电站建设项目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在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中断。1995年,俄罗斯与伊朗签订合同,帮助后者完成这一核电站建设。但因建设资金等问题,工期一再拖延。伊朗方面说,布什尔核电站预计将在2010年底或2011年初开始供电。

内贾德:如遭攻击将全球性反击

卡塔尔《东方报》21日刊登了该报对伊朗总统内贾德的专访。内贾德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说,假如伊朗遭到攻击,他保证将展开“全球性”反击。

在被问及德黑兰如果遭到攻击将作何反应时,内贾德说:“我们的选择没有限制,将波及整个地球。”内贾德说:“我相信有人在考虑攻打伊朗。但他们知道伊朗是一个无法摧毁的堡垒,我想他们的主子不会让他们这样做。”他还说:“他们也知道,伊朗的反击将是猛烈而痛苦的。”

幕后

俄借核电站反制美国?

尽管国际社会抱有疑虑,但俄罗斯国营核能公司仍将在多次延期后为该核电站的反应堆提供核燃料。从俄罗斯的角度看,这将发出与德黑兰保持良好关系的信号,尽管这一关系总是不断出现波折。俄伊两国之间相互需要,因为对方均有可能为自己提供支持。莫斯科明白,只要伊朗核争端仍在继续,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无暇顾及俄罗斯内政问题。德黑兰则深知,与莫斯科的伙伴关系非常重要,因为俄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就制裁伊朗的提案表决时有一票否决权。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在伊朗首座核电站的修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十分重要。美国不愿见到布什尔核电站运作,俄便以此作为筹码。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说“俄像过往一样挑拨事端,从中渔利”。俄与其说受到压力,不如说利用布什尔核电站反制美国。俄在伊朗有庞大经济利益,两国去年贸易额达36亿美元,今年预料超过50亿美元,双方目前商讨逾130项合作计划。伊朗也是俄罗斯军火第三大购买国,过去几年俄国向伊输出近10亿美元军备。

﹃卡拉尔﹄无人机

长度4米

战力具备“不同能力,包括携带炸弹以摧毁目标”

优势可“以高速长距离飞行”。

家电视台网站援引国防部长艾哈迈德·瓦希迪的话报道,“卡拉尔”是伊朗国防工业多功能化和先进性的体现”。

伊朗首架国产无人轰炸机亮相

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22日参加为首架国产无人轰炸机举行的“揭幕”仪式。22日正值伊朗国防日,伊朗国家电视台当天直播伊朗首架无人轰炸机“卡拉尔”的“揭幕”仪式。电视画面显示,艾哈迈迪—内贾德亲手为“卡拉尔”“揭幕”,将覆盖在轰炸机原型机上的蓝布徐徐揭开。伊朗国家电视台还播放了一段“卡拉尔”的飞行片段。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参考消息》

■手记

走进伊朗布什尔核电站

“命运坎坷”的伊朗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21日开始进行核燃料加载。当天,各国驻伊朗媒体记者获准进入布什尔核电站,一睹其“风采”。早晨7时,记者从布什尔市区驱车前往约15公里外的核电站所在地。在核电站大门处取得组织方的采访许可证之后,记者终于踏入在自己的报道中不知已提及多少次、却从未目睹其真容的布什尔核电站。

一进入核电站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笔直的柏油马路。道路一侧建筑物的底层是可容纳200余人就餐的员工餐厅。当天,这里为前来采访的记者们提供自助餐,包括无醇啤酒、沙拉以及著名的伊朗酸奶等。核电站大门内的马路两旁,稀稀疏疏栽种着一些叶子类似柳叶、树皮类似法国梧桐的树木,树上挂着数面伊朗国旗。由于核电站紧靠对全球石油运输具有战略意义的波斯湾,因此从核电站内部还可以看到蓝色的海水。再往前一段路程,就是布什尔核电站主体建筑。核电站主体建筑周围铺满碎石的空旷场地在阳光反射下呈现出白花花的一片,几条沥青道路交错其间。在这里,可以看到布什尔核电站巨大的半球形反应堆厂房和高耸的烟囱等建筑。

伊朗组织方对媒体采访参观作了严格限制,记者只能在核电站主体建筑前拍摄,不能随意走动。安保人员在旁边不断提醒超越“红线”的记者回到指定区域内。遗憾的是,记者未能目睹核燃料加载,而是被要求乘车前往新闻中心等待萨利希与基里延科结束仪式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